新书推荐 | 一眼惊鸿,瞥见《梦华录》中的古典风采

  • 发布时间:2022-07-09 10:40:12
  • |
  • 作者:潮州市潮安区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838次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烟柳画桥、绿水行舟,河畔茶坊、市井巷弄,衣着装饰雅致讲究的女子从桥下撑船而过,映着柳绿花红的水面慢慢荡起微波......你没猜错,这正是时下热播的电视剧《梦华录》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之一。这部取名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新剧,将北宋时期的饮食、茶道、音乐、人文等文化融入其中,当时的市井繁华,就这样悠悠地在我们面前展开来。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当一众看客从剧情延伸开去,开始将诗词、汉服、点茶、乐舞等等加入到讨论中,古代中国这座巨大的宝藏也在不断地被发掘。每一段精彩的历史、每一件精致的装束、每一种风雅的习俗、每一件优美的文艺作品,都闪耀着迷人的光华。

 今天,我们精选高分好书,带你领略中国古代,尤其是宋朝前后的故事、韵味与美。相信那些写在历史里的人间烟火,会比影视剧中更加华丽、更加惊艳,更加引人入胜。

《丝绸之路大历史》

1.jpg?v=1746180578628 

郭建龙著,天地出版社

这是一部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两千年的文明交流史,也是一部中国视角下的丝绸之路形成、兴盛、演变和衰弱的宏大历史。本周,就让我们从这里读起,读当时繁华,亦读千年风沙。

在书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史料挖掘,以生动通俗的文字,还原了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外交家、僧人、探险家等的传奇经历。西汉时期,张骞作为使者向西沟通大月氏和乌孙合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唐朝时期,玄奘远赴印度取经;进入宋朝,东南海上贸易贸易兴盛,瓷器、丝绸远销海外;明清时期,伴随着海禁政策的严格执行,丝绸之路逐渐衰弱。丝绸之路不仅是历史上的征服之路、信仰之路、贸易之路和帝国之路,在当下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是决定着人类文明走向的未来之路。

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

2.png?v=1746180578628 

 


《在唐诗里孤独漫步》

3.jpg?v=1746180578628

夏昆著,天地出版社

 “诗人是人间最孤寂者”,但伟大的诗人却从没有放弃对自由灵魂、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这话尤其道出了唐代诗人群像。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悲壮地抒发出一种积极进取、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则表现出一种恬静优美的孤独之境;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表达了“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饱满的心,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则肯定了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就是这样,唐诗艺术化地记录了诗人们本真生命的一次次敞亮。

 在这本书中,作者起先把唐诗放回历史的大背景下去读,以唐诗发展的轨迹为线索,突破传统,结合音乐、电影等审美对唐诗进行知识性解读;每篇又从诗人的命运沉浮、人生际遇、作诗缘起及影响等角度,对诗人进行中肯而不失趣味的介绍,最终撩起时代的面纱,让诗人从悠远的作品中走出来,走进我们的生活。

 

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

4.png?v=1746180578628 

  

 《寻找中国之美》

5.jpg?v=1746180578628 

傅国涌著,天地出版社

 “审美常常需要有一个媒介,如一只蜜蜂、一片树叶、一个果子,都是可以用来做审美的媒介的。一个画家要画出美,有人画叶子,有人画马,有人画牛,有人画虾,有人画花…都可以......首先要有一颗捕捉美的心。”

 这本书将分别在两个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古都之间,开启文化与寻梦之旅。傅国涌先生带领学生亲临长城、红楼、未名湖、清华园、香山植物园、圆明园、颐和园、秦淮河、台城、石头城等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著名景点,现场感受这些景区的历史、文化与景色之美;并与蔡元培、胡适、王国维、曹雪芹、梁启超、鲁迅、陶行知、赛珍珠等对话,分享他们背后鲜为人知的经历与故事,讲述他们的人生沉浮、命运遭际与精神品格。从波光塔影的未名湖,到废墟沧桑的圆明园,从烟笼十里堤的台城,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大先生傅国涌与小童子们游学万里,寻觅历史洪流中遗失的文化与大美。

 

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

6.png?v=1746180578628 

 

  《抉择:鼎革之际的历史与人》

7.jpg?v=1746180578628 

解玺璋著,天地出版社

 如果历史是一条河流,鼎革之际无异于一道急湾,于此碰撞而出的飞流或浪花,格外炫人眼目。李贽、黄宗羲、吕留良、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这一串璀璨的名字背后,既有鲜为人知的历史,也有士人的铮铮风骨。

 这本书集中描摹了王朝易代之际的知识分子群像,主要集中于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两个阶段,包括陈洪绶、傅山、俞理初、黄宗羲、李贽、吕留良、严复、吕碧城、徐世昌等人。作者重点着笔于这些人物在风雨飘摇的鼎革之际的个人经历和个人选择,以此来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

 

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

8.png?v=1746180578628 

 

   《汴京之围》

9.jpg?v=1746180578628 

郭建龙著,天地出版社

 北宋宣和年间,帝国上下一片繁荣景象,然而盛世之下的隐患已成暗涌。财政困难、军事痼疾、恶性党争等内部危机,北方辽、金两国的军事威胁等外部危机,使得帝国渐成风雨飘摇之势。为“收复”作为战略屏障的燕云十六州,宋徽宗决定联金灭辽。宋金联盟虽然逐渐将辽国蚕食,但金国借此窥见北宋的虚弱,加之两国复杂的利益纠纷,金国转而南下攻宋。靖康元年(1126),金军第二次围攻汴京,十一月汴京城陷。北宋轰然崩溃,从盛世到灭亡仅隔三年。

 这本书将为你追溯北宋末年靖康之难的完整历史细节,讲述宋、辽、金三方的和与战,聚焦北宋历史大变局的关键时刻,以及帝国由内而外全局性危局大爆发的前因后果。书中以兼顾宋、辽、金三方立场的史料记载为基础,用通俗流畅的叙事笔法,试图复盘靖康之难历史发生的过程,探寻北宋盛衰之变背后的深层成因,以及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

 

长按识别 在线阅读

10.png?v=1746180578628